環保署攜手工研院開發全球領先廢液晶回收技術,估計廢棄液晶面板回收產值每年至少逾4億元,回收后液晶再制的液晶面板媲美市售新品,平均單價更僅為全新液晶的一半,目前工研院已經與國內面板廠群創展開合作,要讓廢棄液晶轉為「溢金」。
環保署指出,去年全臺回收的液晶顯示品重達5,900公噸,其中絕大多數為制造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約5,300公噸,其余則為民眾使用后廢棄的液晶顯示品,包括電視、筆記型計算機等,經過最新回收再利用技術,則可分別回收出廢液晶、銦錫氧化物、廢玻璃等原料,這些廢棄原料價值超過4億元。
參與研究的工研院研究員呂健瑋指出,回收物中以液晶價值最高,評估每年可回收出5,900公斤液晶,總市值高達3.98億元。呂健瑋更表示,依當前技術,回收液晶再制成的新液晶顯示器,在分辨率、畫質及亮點等表現與一般用新料制成的產品幾乎無二致,但平均每公克價格為60-80元,成本僅是市售新料的一半,具有相當經濟誘因。
呂健瑋指出,國內面板大廠群創已經與工研院展開合作,去年群創廠內生產造成下腳料廢棄面板,幾乎都已利用工研院這套連續式液晶萃取系統將廢棄液晶回收再利用,「肥水不落外人田」,預期下半年相關技術驗證陸續完成之后,除群創外,國、內外其他面板廠也將會與工研院洽談合作。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執行秘書許永興表示,目前液晶是全球最主要的顯示元件,光是去年大尺吋面板出貨就超過7.2億臺, 亦可預期隨之而來的廢棄量也將與日俱增,過去廢棄面板多以掩埋方式處理,不僅不夠環保,也耗費不少處理費用。
許永興指出,這套新技術開發后,不僅可省下每年三千多萬的廢棄物處理成本,未來這些廢棄液晶除了可取代新品液晶,降低面板廠成本外,還可以導入使用于「智慧窗戶」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