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結善緣 自家成環保點
「回想起出生與過去,是那么的多彩多姿和淡淡的無奈。」葉陳貴英從小就過繼給養母,養母常有意無意地希望貴英去風月場所上班,因為在那兒上班錢較多,后來她選擇了早婚,嫁給鄰居的軍人王作民,夫妻倆育有二男三女。
退役后的王作民,到環保局上班,一家生活清苦,省吃儉用慣了,葉陳貴英說:「不知是否他看我年輕不懂得持家,所以不敢把錢交給我,每天只給我買菜錢。」有幾次沒給錢買菜,用餐時他問:「早上忘了給你錢,妳怎么還能買菜?」貴英天真說:「平時有剩,就可以拿來用啊!」從那次以后,王作民領薪水時,就整袋交給貴英持家。
為了生活,王作民在北投區開輪胎店,剛開始不很理想也很苦,就想辦法在一樓店面旁做早餐生意。某天來了一位客人,邊吃邊聊天,她跟葉陳貴英說一些布施和做善事的觀念,生性節儉的貴英卻很認同交功德款做善事,就這樣和慈濟結上緣,也曾坐「慈濟列車」回花蓮靜思精舍。
十多年前,慈濟志工鄧潤桂帶葉陳貴英到附近的公園做回收,夫妻倆也在自家門口成為一個小環保點,志工會按時來收回收物。和慈濟人接觸后,志工鼓勵貴英一起看訪視個案,她就提起勇氣跟著去;見苦,方知福。
四川大地震時,葉陳貴英帶著孫子在市場的水果攤前,捧著勸募箱募款,內心那股悲心澎湃,覺得很震撼;之后她便下定決心開始加入見習兩年,后來因幫忙帶孫子,又先生常進出醫院需照顧,雖暫停慈濟的腳步,仍致力每周做環保至今。
放下心中大石 堅持做對的事
王作民在2010年往生,得到很多志工的助念與祝福。「他對師父很尊敬,很鼓勵我出來做志工。」夫妻感情甚篤,讓葉陳貴英深陷哀傷中,直到有回她看到電視播報國外有一女士,十年走不出喪夫陰影,她突警覺上人的法要運用,不可再沉痛下去。
「我很慶幸能接觸慈濟道場,非常感恩蔡鳳琴師姊,她接二連三的邀約,接引我走出來,走回慈濟道路。」受到不斷鼓勵的葉陳貴英,開始認真參與環保、香積、醫院志工等行列。
「慈濟路,我一定要走到最后!」六十八歲頭發花白的葉陳貴英,慶幸晚年能身體健康,成為受證的慈濟委員,歡喜能有余力付出心力助人,「做對的事情,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