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界印象仍停留在《商業周刊》曾經報導過的臺中大肚山腳下,一個綿延六十公里的黃金縱谷、影響全世界的工具機產業聚落;實際上業者卻苦不堪言,唯一現場被公認表現最好的業者,竟說:我轉行才接到訂單!
八月工研院舉辦「新平庸經濟時代-臺灣工具機產業之契機與挑戰」研討會,工具機公會秘書長黃建中一上臺就說:「能體會大家接不到單的困境?!共⒆员究春媒衲甑谌揪皻夥崔D的看法,「要自己打臉自己了」。對于主題之一的「產業未來希望與美好愿景」,他直截了當說:「這一點應該是不會談到!」當記者深入探訪,業界資歷最老的臺中精機的員工出示一篇同業剪報資料,董事長黃明和親筆寫上八個字眉批:「機械業的漫長冬天?!?/span>
我們調出統計數據發現,包括產值、出口值,不論金額與排名,臺灣雙雙衰退。
二○○六年,業者喊出「二四六」目標,二○一○年后,再喊出「一五九」優勢、「機械業產值破兆」目標,如今看來,上述三項通通破功。
先看「二四六」。此由工具機業者合組M-Team聯盟所喊出,意指在全球排名中,人均產值第二、出口排名第四、產值第六,這點在一二年工具機最高峰前達成。但隔年,根據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統計,臺灣產值被美國超越,變成第七名,一五年,出口被中國超越,臺灣變第五名。
再看「一五九」。這是指同樣一件產品,臺灣可做到五折售價,達到日本九成品質,其后因日圓貶值拉近與臺灣價差,這點也沒效了。
第一幕:黃金聚落內 龍頭大廠警醒:不要再想當年了!
算一算臺灣工具機產值短短三年內重摔二六%,縮水四分之一。去年的跌幅達一七%,在全球前十大工具機產值國家,排名第一。
再看今年,前八月出口負成長一六%,跌幅收斂主要是受去年基期過低影響,探底走勢還未見止跌訊號。
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形容工具機當前處境:「這就像是F1賽車,臺灣已經沒有時間停下來進廠修理,必須一邊賽車,一邊換輪胎才有機會贏?!?/span>
甚至連「兆元機械王國」大夢也漸行漸遠,根據工研院數字,二○一一年機械業產值規模達九千八百八十億元,是最接近兆元的時刻,如今退步,離夢想又更遠了。
工具機被稱為工業之母,也是制造業心臟。在蔡女士的五大產業政策中,智慧機械產業是最被看好的一項,工具機是帶動臺灣機械業智慧化升級的關鍵。在智慧機械創新產業小組顧問呂曜志口中,當前工具機政策目標是「產值八年內突破七十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出口地區」,當權者高舉的明星產業,卻有著表里不一的兩極化發展,背后發生什么事?
原本它確實有明星潛力。五年前的臺中大肚山腳下,從神岡到南投一帶,多達一千五百家大廠與上萬家小廠聚集的黑手窟,應接不暇的訂單,讓黑夜里燈火通明。
涌入的訂單來自兩方面,一是中國制造業崛起需求,二是蘋果手機加工機訂單。當時業者頗為自豪,沒有他們蘋果手機有一半不能出貨,且全球找不到第二個能彌補此缺口的地區。